我国印刷业已拉响人才警报
我国印刷业已拉响人才警报
目前我国的印刷教育已基本上形成了“技术教育—高等教育—学位教育”的全面系统教学体系。印刷院校也从1980年的19所发展到了现在的100多所,各类印刷专业在校生总数估计不会少于5 000人。应该说,我国的印刷教育已经形成了规模,开始为我国印刷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但有专家认为,到2005年,包括印刷及记录媒介业在内的五个行业将拉响人才紧缺警报。
人才紧缺警报拉响
从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来看,我国印刷行业一方面正面临最大的机遇;另一方面,因为中国加入WTO后,国外大型包装印刷企业纷纷进入我国,对我国的印刷行业形成了巨大冲击;再加上各种综合因素的影响,学校培养出来的人才层次较低,不足以满足印刷包装行业的需求。这三个方面的影响下,我国印刷行业人才紧缺的趋势愈发明显。
据同济大学人力资源管理教授罗瑾琏主持《上海市科技紧缺人才预测》课题得出的结论,印刷及记录媒介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医药制造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这五个行业将在科学家与工程师的数量上出现紧缺现象。
行业最缺五种人才
专家认为,CEO、营销经理、资本运作人才、国际商务代表、研发领头人是我国包装印刷企业目前最缺的五种人才。2005年印刷行业对科学家与工程师的短缺状况将表现为不同的类型,一是由于供给不足造成的供给性短缺,二是由于过度需求引起的需求过剩性短缺,以及由于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发展不平衡带来的结构性短缺。
著名化学家、经济学家温元凯教授在上海国际包装·印刷城做了以“全球经济一体化及中国包装·印刷发展趋势”为主题的报告,他从宏观经济角度探讨了目前我国面临的经济形势,包括四个部分:第一是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面临的新格局,第二是十六大、WTO和中国经济改革新一波,第三是中国经济未来十大投资热点,第四是中国金融改革——投融资新思路新机遇。从他的报告中我们可以看出我国印刷行业正面临最大的机遇,以及中国加入WTO后存在巨大的挑战和风险。
新的就业形式
从1999年各高校扩招开始,毕业生数量急剧增长,扩招导致就业率直线下降。2003年北京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仅为70%,毕业生人数远远多于岗位的需求,2004年的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则更加严峻。但是印刷工程、包装工程、市场营销、信息管理及机械自动化等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率仍保持平稳态势或略有提升。
实际上,并不是没有足够的就业岗位,而是很多大学生不甘屈就那些工作环境差、待遇不好的岗位或城市,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依然是广大毕业生的首选。随着亚洲包装中心落户杭州及长三角地区印刷包装业的飞速发展,江苏、杭州等上海周边地区因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正吸引越来越多的人才。而山西、陕西、四川、东北等地,因经济次发达,始终无法吸引广大毕业生。从毕业生收入情况来看,深圳最高,其次是上海,北京和广州基本持平。
综合能力不容忽视
专业知识扎实、实践能力强的毕业生最受企业青睐。很多毕业生就业后,总表现出眼高手低、好高骛远的缺点,他们莫名的优越感和浮躁情绪使其对工作不能全心投入。很短时间内就因为种种客观因素很快跳槽,所以不少企业对刚刚毕业的学生总是不能放心,在招聘的时候是慎之又慎。
用人单位认为,毕业生的专业技能有目共睹,但部分大学生存在缺乏团队合作精神、缺少明确的目标、基础知识不牢固、工作态度不认真等现象。如果不适应市场需要,吃亏的只能是大学生自己。
我国一些企业的人员流动率达到20%左右,特别是新员工的流动率更高。很多企业都处于“招聘—流失—再招聘—再流失”的循环中,造成招聘和培训中各种资源的大量浪费。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之一是毕业生觉得自己企业不适合自己,另外一个不可忽略的因素是企业对毕业生的能力不十分满意。
我们清楚地看到,用人单位的确是“使用人”的单位,培养人才并不是他们的义务。面对如此现状,各高校更应该努力创造条件,提高大学生在动手能力、相互协作能力、多学科知识能力等综合能力的培养,充分满足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要求,提升毕业生的竞争力。这才是当前减轻就业压力、改革教学体制的必行之路!
我们的思考
印刷业的兴旺发达,需要适合市场经营的优质产品,需要高新工艺技术,需要科学的管理,更需要优秀的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目前,尽管我国在印刷教育上已形成了由技术教育到高等教育,再到学位教育的全面系统教学体系,印刷专业院校的毕业生就业率也高于毕业生平均就业率,但是由于各种综合因素的影响,学校培养出来的人才层次较低,不足以满足印刷行业的需求。由此看来,印刷业的教育体制改革势在必行。
转载自:印刷杂志
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如作者认为涉及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
- 上一篇:医用灭菌袋装无菌物品存放时间的探讨
- 下一篇:油耗紧箍车企倍感压力【资讯】
- 2023-03-25瑞典钢铁企业SSAB计划提高在华市场份额
- 2023-03-25我国钢铁下游行业用钢趋势调查分析详情0
- 2023-03-25我国国产容量最大换流变压器研制成功
- 2023-03-25我国医疗器械标准体系持续完善
- 2023-03-25我国制造高精度数控机床的难点有哪些
- 2023-03-25我国可再生能源电力配额政策的思考
- 2023-03-25涨价预期增强机械行业钱景可期
- 2023-03-25我国发电工程及设备制造领域权威专家梁维燕院士逝世
- 2023-03-25中材建设国际携意大利外企拿下16亿欧元工程
- 2023-03-25我国动力电池结构性过剩加剧高端不足低端过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