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过量VS工业化不足鼎捷软件破两化融合瓶颈
信息化过量VS工业化不足 鼎捷软件破两化融合瓶颈
我国两化融合战略推进至今,却陷入“信息化过量,工业化不足”的尴尬境地。对此业界警惕的声量已越来越大,两化要真正实现深度融合,信息化需回归应用效益本质,工业化更不能成为短板。
信息化过量Vs工业化不足
两化融合遇瓶颈
今年5月,备受瞩目的《中国制造2025》规划正式出台。9月底最新公布的《<中国制造2025>重点领域技术路线图》则令我们不得不正视一点,相较发达国家站在工业3.0的肩膀上迈向4.0,中国制造业尚处在2.0补课、3.0普及、以4.0为目标的阶段,追赶4.0的路程更为遥远与艰辛。
从21世纪初“两化融合”战略首次被提出,这一进程已推进了十余年。但正如国家两化融合专委会主任王安耕在不久前的“2015中国两化融合大会”智能制造分论坛上所说:“考虑到国情,不同于发达国家先实现工业化再做信息化,我国的工业化和信息化从一开始就必须同时融合发展。但对于工业化和信息化各自如何发展,却没有过多讨论。”这导致两化融合战略推进至今,却陷入“信息化过量,工业化不足”的尴尬境地。一方面,制造企业往往热衷于信息化的提升,投入大量资金不断引入IT系统,尝试最新技术,企图让企业的信息化管理一夜之间改头换面。然而,对系统实施效益与信息化应用价值的长期忽视,令企业虽然做了大量的信息化投入,却深陷信息化与管理两张皮的泥沼。另一方面,制造企业长期将工业化基础改造束之高阁,导致产品品质和质量与国际水准距离较远。
对此业界警惕的声量已越来越大,两化要真正实现深度融合,信息化需回归应用效益本质,工业化更不能成为短板。这不仅是制造企业的事,更为众多提供信息化服务的互联网企业敲响了警钟。
实现智能制造
ERP价值扩展成为关键
在9月的“2015中国两化融合大会”上,工信部信软司司长陈伟再次强调:“智能制造是两化融合的主战场和动力源泉,两化融合要建功立业,要有所作为,必须要在智能制造中找到切入点。”作为互联网 传统制造的制高点,智能制造可谓是治愈中国制造病症的一剂猛药,与之相关的云制造、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互联网 等也成为时下热议的概念。
然而,作为一个超复杂的巨系统,智能制造涵盖了产品、生产方式、硬件装备、服务、管理等多维度的智能化,代表了从产品的设计、研发、生产到营销、服务,互联网对制造全流程的全面渗透,从而彻底改变传统工业的生产模式。
跨界合作鼎捷软件落地智能制造一体化解决方案
123下一页>
- 2023-03-25瑞典钢铁企业SSAB计划提高在华市场份额
- 2023-03-25我国钢铁下游行业用钢趋势调查分析详情0
- 2023-03-25我国国产容量最大换流变压器研制成功
- 2023-03-25我国医疗器械标准体系持续完善
- 2023-03-25我国制造高精度数控机床的难点有哪些
- 2023-03-25我国可再生能源电力配额政策的思考
- 2023-03-25涨价预期增强机械行业钱景可期
- 2023-03-25我国发电工程及设备制造领域权威专家梁维燕院士逝世
- 2023-03-25中材建设国际携意大利外企拿下16亿欧元工程
- 2023-03-25我国动力电池结构性过剩加剧高端不足低端过剩